乡村轶事

乡村风俗之--- 生辰寿诞,求平安


从生到死,人一生中要经过诞生、成年、结婚、死亡等各个不同阶段。虽然,几年人生各个不同的阶段的目的都是祈平安长寿,但农村的仪礼有着自己的特点。

传统从怀孕到做寿几十年过程要经过一套方式进行。

1、催生 新媳头胎怀孕临产当月初一,娘家将事先备好的衣(和尚衣叫通毛衣)裤、鞋袜、帽裙、尿布等,称为催生衣,连同红糖、红米等送到女婿家中“催生”。

2、接生 孕妇临盆,接生婆来到,杂人避开。家人要打开家中箱、柜门的锁寓意“松关”以祈顺产。婴儿出生后喂服几滴“三黄汤”。

3、报囡 放喜炮、拜祖宗。由新爹挑一担米果一壶米酒到外婆家“报囡”。壶盖壶嘴挂上红绿纸,“红嘴绿衣郎,绿嘴红姑娘。”男女有别。亲戚致友送鸡蛋、红糖、干苋菜、鸡等谓之“望囡婆”。

4、三朝 接生婆用艾叶、菖蒲等煮水洗三朝。婴儿拜祖宗。取名字。接三朝酒。送“鸡子果”。

5、满月 剃胎头。婴儿可以抱出房门。

6、接外甥 择定吉日由娘舅接到娘家。婴儿腰间塞一本“历书”额头沾抹一点锅煤灰。外婆家办酒宴接待。一般当日回转,送外甥时有“外甥衣”、“外甥利市鸡”。

7、周岁 也叫“百岁”。外婆家全套新衣贺喜。亲戚朋友都送贺礼。备宴接周岁。早餐鸡子茶面。中午酒席。一般女性参加。

8、十岁 俗称“长尾巴”与周岁庆贺相同。

二十岁、三十岁、四十岁一般不作庆贺,只有外祖及岳家有所贺礼。

9、做寿 到了五十岁,叫做生日,以后每十年都有一庆。一般都是虚岁为期。但到了八十岁可以延到下一年,称为“补寿”、“加寿”。一般到了六十岁,子女都已成家立业,“做寿”多为晚辈为长辈主持,特别是八九十岁,是家庭中一件隆重的大事。

“寿礼”有寿联、寿幛、寿烛、寿酒、寿糕等。女儿必送有寿烛一对。

寿桃果、寿面。分送亲友。

寿辰头天夜晚,寿星叩拜天地、祖先。儿孙们依次拜寿,已婚者双双拜寿。寿星要给拜寿者发红包。

寿宴早餐、鸡子茶、长寿面。

晚宴丰盛,取多福多寿之兆。

10、寄名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,消灾解难,无病少痛。习惯将孩子寄名于菩萨老爷或古木神。并随之另取有关连的名字写贴,送于寄主,祈保平安,年年朝拜,自到成年。也有寄名于孤寡老人,每年送三节礼品


评论